《暴君的廚師》「國王與使臣平坐」被指貶低朝鮮? 韓網友翻史料反駁:其實是美化歷史

{korpic_0} {kortext_0}

今日有韓媒指出,《暴君的廚師》劇中朝鮮國王與明朝使臣並坐、低頭行禮等戲份與史實不符,有歪曲歷史、貶低朝鮮之嫌。 然而很快有網友引用文獻反駁,認為劇情不但沒有貶低,反而是對朝鮮歷史進行了美化。

《暴君的廚師》最近劇情中,燕熙君接待明朝使臣並應邀舉辦料理對決,兩人並排坐在大殿上擔任評審。 有韓國網友指出,朝鮮是明朝冊封的藩國,國王應獨坐於正殿的御座,使臣則坐在臺階下或側面,並舉出《世宗實錄》26年(1444年)的記載作為佐證:「王在正殿御座就座,使臣在東側下方陪席。 」(*這部份小編未找到史料)

此外,劇中出現了燕熙君嚮明朝使臣低頭行禮的畫面,但專家指出:「國王在接受皇帝詔書時確實有跪拜的禮儀,但直接向使臣低頭行禮的情節在歷史上並無根據。」
{korpic_1}{kortext_1}

該訊息獲得媒體報導後立即引起韓國網友謾罵,批評《暴君的廚師》歪曲歷史、自降身份。 然而,也有網友找出更多文獻,反駁稱在真實歷史中,朝鮮國王面對明朝使臣的姿態其實比劇中更低。
{korpic_2}{kortext_2}

《朝鮮王朝實錄》中的《燕山君日記》記載了這樣一段內容。燕山君即位次年6月3日(1495年,弘治8年)接待三位明朝使臣,雙方入座後,使臣問道:「先前王敞來的時候,國王的座位稍微低一些; 現在卻與我平坐,前後不同是何緣故? 朝廷一向聽聞國王賢德,如今若與我平坐,朝廷聽到時會作何感想?」

燕山君答道:「先前來的是兩位使臣,按禮是與副使對坐; 如今來的是三位使臣,按古禮應與三位大人對坐。 聽到大人的話,我感到十分惶恐,我應該降座才是。」說罷便稍微往下坐了。使臣隨即表示,座位的安排並非國王過錯,而是臣下誤解了禮制。
{korpic_3}{kortext_3}

作為參考,《燕山君日記》中提到的王敞是明朝官吏,1487年升為工科右給事中(從七品),同年與右庶子(正五品)董越一起出使朝鮮,次年回國。而劇中的明朝使臣「八虎之首於坤」,對應的歷史人物應為明朝八黨之首劉瑾。

關於行禮的部份,根據1454年編撰的《世宗實錄》之《宴朝廷使儀》章節,「殿下揖讓, 使者亦揖讓... 殿下在西揖, 使者答揖, 使者就座, 殿下即座」,即朝鮮國王先行禮、後落座。 座位安排方面,雙方相對而坐,使臣坐於太平館正廳東側、面朝西,烏漆椅; 朝鮮國王坐在西側、面朝東,朱漆椅。 種種細節可見,使臣地位比朝鮮國王略高。
{korpic_4}{kortext_4}

再來看中宗32年(1537年)、明宗1年(1546年)的記載,明朝使臣攜皇帝詔書行至朝鮮宮門,詔書置於轎子(龍亭)內、使臣站立轎子兩側,朝鮮國王及世子等皆對其行五拜三叩頭禮。 另據悉,明朝使臣甚至曾在朝鮮國王面前戲弄宮女、讓國王跳舞等。
{korpic_5}{kortext_5}

因此,歷史上的朝鮮國王與明朝使臣絕非平起平坐的關係,劇中燕熙君堅持以實力決勝負、延志永痛斥明朝廚師盜竊,反而是對朝鮮歷史進行了不少美化。

也有很多人認為,戲劇本已不是紀實作品,何況穿越題材更加脫離現實範疇,藉機補充歷史知識即可,無需對劇情過於認真。
{korpic_6}{kortext_2}

猜你喜歡